01.导语:赵匡胤不杀功臣,奉行"文以靖国"的治国理念
(资料图片)
自古以来,"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",这似乎是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惯用伎俩。特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,对此发挥得淋漓尽致,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就没有几个能够善终。
宋太祖赵匡胤
相比之下,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(927年-976年)却温柔得很,是个另类的皇帝。他不但没有杀功臣,还善待前朝皇帝、官员,做到仁慈义尽。为何?因为他走的是一条"文以靖国"的治国路线。
在秦皇汉武、唐宗宋祖中,宋太祖赵匡胤立国是最没有本钱的一个。他既非世胄大族出身,也非重臣巨奸、泼皮无赖,只是骄兵悍将一时之选而猝然黄袍加身,虽有其必然性,也有很大的偶然性。
宋朝版图
赵匡胤的行伍出身身份,并没有局限他宏伟的理想和超强的治国能力。赵匡胤的志向可不仅是当一名乱世皇帝,他要做一个英明仁慈的皇帝,他想开辟万世的太平。从他立下的"勒石三戒"及"重文轻武"的治国政策来看,就足见他是一个英明非凡的皇帝。
02.赵匡胤立下的"勒石三戒",这是"柔弱胜刚强"的大智慧
"勒石三戒"说的是赵匡胤得了天下之后,曾经让人在石头上刻上三道誓言,史料记载:"太祖勒石,锁置殿中,使嗣君即位,入而跪读。其戒有三:一、保全柴氏(被推翻的旧政权)子孙;二、不杀士大夫(对士大夫实行废除死刑的政策);三、不加农田之赋"。后继任者都要先跪拜誓言之后方可就职,有了这三条祖训,整个北宋朝没有处死过一个文官。
勒石三戒
"勒石三戒"行之有效,迅速有效地稳定了宋朝初期社会各阶层的人心。王夫之在《宋论》中说:"以忠厚养前代之子孙,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,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。"
一个"养"字,道出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深谋远虑,造就了北宋文化、经济空前的发展和繁荣,这就是东方"柔弱胜刚强"的大智慧。
03.赵匡胤实施三项政策,使宋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
除"勒石三戒"之外,为落实"文以靖国"的治国理念,赵匡胤还实施了三项政策。
赵匡胤陈桥兵变
一是实施了开放的思想政策。赵匡胤准许大臣们向他直接谏言,畅所欲言,他的胸襟开阔,并不计较大臣们的实言相告,甚至还多次奖励直谏的大臣。
二是实施藏富于民的政策。赵匡胤为政时,大大减少了农民的赋税,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,而且富裕了农民,得到了农民的认可。这也是为什么宋朝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农民起义比较少的朝代。
三是整顿军纪与稳固军心相结合。宋太祖赵匡胤严肃整顿部队的军纪,同时,对投诚者不是杀无赦,而是你只要投降过来,就是我们的人。这也是赵匡胤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中统一四方的重要原因。
赵匡胤黄袍加身
常言道:"文以治国,武以安邦"。赵匡胤奉行"文以靖国"这一治国理念,果断地实行"右文抑武"的基本国策,通过设立"誓牌",尊孔崇儒,完善科举,创设殿试,知人善任,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,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。也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,使得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,以至于后人有称"宋朝是文人的乐园"的赞誉。因此,赵匡胤既可以称得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,又称得上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。
赵匡胤杯酒释兵权
04.赵匡胤为何要"重文轻武"?
宋太祖赵匡胤本是行伍出身,他为何要"重文轻武"呢?
一部分原因是他崇尚"文以载道",钟爱文化,追求"文以靖国"的治国理念,"天子重英豪,文章教尔曹,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"。除了这浅层的原因,赵匡胤的"重文轻武",其实还包含着自己的私心,他知道"秀才造反,三年不成",让武官们读书学习,既能让他们懂得忠孝礼仪,更是让他们修身养性,抑平反叛情绪,消除潜在隐患。
赵匡胤对士大夫十分包容,也是从江山社稷的稳定出发考虑的。他深知天下是在马上得来的,但不能在马上治理天下。尤其是他黄袍加身后,江山就已经改写了,如果让武将为所欲为,那么混乱局面一定会持续下去,他要让文官来改变这样的混乱统治局面。
赵匡胤皇宫摆酒
赵匡胤通过采取"收起精兵,削夺其权,制其钱谷"的三大纲领,他两次"杯酒释兵权",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,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,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。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,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。
那些"杯酒释兵权"中退下来的将领,他们不可能再有职务,更不可能再有差遣,朝廷无形之中就是圈养着这些人。这些人中有很多是封侯封爵的,而且侯爵世袭,所以他们可以安心地拿着俸禄,过着自在的生活。
赵匡胤允许大臣们直谏
05.结语:赵匡胤是一个英明、仁慈的皇帝,是一个杰出的统治者
赵匡胤建国后在位16年,加强中央集权,提倡文人政治,以法治国,发展生产,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多年的战争创伤,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,展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"建隆之治",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。
可以说,赵匡胤是一个英明、仁慈的皇帝,也是一个杰出的统治者。
关键词: